当前,抗击“新冠”疫情进入关键时期,同时各类涉及疫情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也屡屡被揭露,我们需要提高警惕,预防“套路贷”、非法集资、以及电信网络诈骗,保障个人资金安全,助力企业复产复工。
骗局一:“套路贷”
犯罪分子职业放贷,利用借款人急切用款的心理,诱骗借款人签订虚假合同,在当事人无法还款时就以强制、暴力或虚假诉讼的方式,达到占有借款人巨额财产的目的。受疫情影响,部分企业面临复产复工资金难问题。一些打着低利率放贷的“套路贷”非法机构再次浮出水面。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复产复工。
应对措施:不论是企业或个人,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,避免上当受骗。
骗局二:非法集资
疫情期间,要警惕以商业经营为名的非法集资。此类公司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为由,以高于正常贷款利率数倍的收益为诱饵,非法吸收民间资金。最终无法承受高额利息,引起资金链断裂,给投资者造成资金损失。
应对措施:注意识别非法集资作案手法特点,它们的共同点是虚假承诺、高额回报、骗取社会公众资金,侵害了社会公众利益。社会公众要理性投资,对投资风险要有心理预期。
骗局三:电信网络诈骗
(一)以“爱心捐赠”的名义进行诈骗。
冒用“红十字会”、“慈善会”等公益组织的名义,通过网络发布为疫情“捐款献爱心”等虚假信息,进行金融诈骗。
应对措施:认准正规捐赠渠道,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,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查询。捐款前需核实对方账户名称与受捐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,不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。
(二)以售卖口罩、防疫药品等进行诈骗。
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口罩、防疫用品或预防新冠肺炎特效药的代购信息,诱骗受害者购买,以先付款后发货为由要求转账,付款后骗子便会消失。
应对措施:密切关注官方发布信息,不买特效神药,不信非专业机构信息。网上购买口罩等防疫用品时,在正规网购平台进行,不要盲目相信代销代购信息。
(三)以机票/火车票/酒店等退改签补偿进行诈骗。
诈骗分子通过群发短信,以“航班、火车、酒店因新冠肺炎疫情已被取消,办理退订或改签业务可获赔偿”为由,诱导受害人拨打短信中的电话或点击不明网址链接,从而套取银行卡账号、密码及验证码等个人信息,盗取银行卡内资金。
应对措施:收到陌生短信或电话要慎重,切勿随意点击相关链接,不要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号码。应先登录对应航空公司、火车票销售及酒店官方网站核实信息,或拨打官方服务热线进行查证。切记不要通过电话透露银行卡密码、验证码。
(四)假冒领导、老师等进行诈骗。
诈骗分子事先通过盗号软件,盗取领导、老师的微信号、QQ号,再冒用他们的身份发起聊天,以采购疫情物资,收取资料费、培训费为由要求受害者转账,从而诈骗钱财。
应对措施:切勿直接转账,务必通过原有联系方式与本
人进行确认。
(五)以网络贷款进行诈骗。
下载安装贷款APP,加QQ、微信发贷款合同;银行卡和身份信息不匹配需要转账验证;付费开通会员提高贷款额度;征信不好需要缴纳包装费、工本费;还款不及时需要提前交纳保证金。
应对措施:一是陌生的链接、APP不点击不下载,更不要填写身份信息、银行卡号、密码等信息;二是不向任何人泄露验证码;三是务必牢记,所有正规的公司都不会在放贷之前,提前收取任何费用。
(六)通过非法钓鱼网站盗取银行账户信息实施诈骗。
诈骗分子利用大家关注疫情新闻的契机,发送钓鱼网站或木马链接,引导用户点击后开始安装非法的木马程序,从而获取其银行卡账号、密码等,随后再用电话等方式骗取受害人的手机验证码,直接在线进行转账。
应对措施:在正规网站浏览新闻,不随意点击信息及来历不明的网站链接。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,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。下载并安装由银行提供的安全控件,保护账号密码不被窃取。
(七)假借网购退款实施诈骗。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受害人电话和网购订单信息,随后致电受害人,以退货赔款为名,诱导受害人按照指示操作“退款”,实则是在引诱受害人输入验证码、套取个人信息,骗取账户资金。
应对措施:1.六不:遇到不明情况,不轻信、不汇款、不透露、不扫码、不点击链接、不接听转接电话;2.三问:遇到不明情况,主动问警察、主动问银行、主动问当事人。